国家软实力重在文化磁力 孔子学院背后的国际较量

中国网 | 时间: 2007-01-14| 文章来源: 新京报

  萨缪尔.P.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指出,地缘力量冲突的下一断层将是文化上的。然而,以哈佛大学前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来看,文明碰撞产生出吸引力(也就是所谓“软实力”)或许是一件好事。今天,世界各国日益形成的共识是———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而亚洲正在成为这一竞赛新的中心。

  全球大兴汉语热潮,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日本政府也不甘心日语落于人后,宣布将于未来数年内在世界上增建至少100个日语中心。此外,印度也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软实力提升战略。

  去年3月9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大学生们身着传统服装参加祭孔仪式。韩国预计今年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

  语言篇

  汉语教学全球大热

  出生于上海的女律师凯兰。卢卡斯,在英国伦敦创办了一个汉语学习中心,为那里的小学生提供汉语教育。她非常忙碌,现在协调着12所伦敦学校的中文课。她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让孩子学习汉语都是他们的父母为其未来职业规划而作出的考虑。

  “求职利器”

  自2002年到2005年,在大学里选取汉语作为主要课程的英国学生数量翻了一倍。“现在的父母们认为,在10年到20年后,当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中国会变得更强大,因此学会汉语就等于拥有了非常有用处的工具。”卢卡斯分析说,“汉语将成为一门极为实用和重要的语言。”

  在伦敦,大多数非华裔汉语学生的父母都来自金融行业。卢卡斯说,对这个行业而言,中国已经是“一件大事”。她补充说:“这影响着家长们的想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汉语,并且在未来的就业方面更为多才多艺。”认为中国不是新对手而是新机遇的信念,并不仅仅是英国现象,美国的情形也十分相似。学习汉语的非华裔青少年的数字正在迅速增加。1998年,全美国注册学习汉语的学生只有6000人,而这个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5万。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布莱特。拉瓦乔伊说:“学生们想学汉语,家长们也都盼望着前往汉语学习机构咨询。”他说:“不言而喻,假如汉语教学计划被采纳,孩子们将会在找工作时容易得多。”

  “全球语言”

  语言学权威人士大卫。克里斯托教授解释说:“在现代,许多国家的种族和文化变得日益多元化,而那些移民群体的语言也就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过去那种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传统已经极大改变了,而我认为汉语是这其中的重要因素。以前能在全球畅行无阻的英语使用者们现在发现,他们不得不和能使用多种语言的人们竞争了。”

  统计显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目前已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里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已经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累计37万人次在国内外近200个考点参加了HSK考试。

  目前,东南亚地区已有汉语教师近2万名;印尼教育部计划今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韩国目前开设中文课程和专业的大学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多所增加到现在的347所,韩国今年还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

  随着汉语热潮席卷全球,许多分析人士开始预测汉语未来成为“全球语言”。不过,在英国利兹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的中国教师王婷还是表示,在她的英国学生中,目前毕业后能在工作中用上汉语的人还不是很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汉语距离“全球语言”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大卫。克里斯托认为,一种语言未来的前景还要依赖于这种语言所依附的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他认为,汉语未来成为“全球语言”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1000年前,当有人质疑拉丁文不再流行时,人们会认为很荒谬,但是现在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发生了。现在语言均势的转变可能只需要100年左右的时间。”他补充说:“经济决定一切。目前决定语言的经济因素是美元,但不会永远是这样。”去年5月4日,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挂牌仪式上演讲。

  机构篇

  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正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汉语热潮中,中国政府不失时机地积极展开了海外汉语推广。

  国家积极推动

  从2002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就开始酝酿借鉴各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2004年3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将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对于孔子学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的定义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机构”,采取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及特许经营等方式,以设在北京的孔子学院总部提供的教学模式、课程产品等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并遵守统一的教学、考试、培训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开展教学和检测,主要是向社会人士提供专门技能的汉语培训以及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的品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北京语言大学曲德林校长说:“孔子及所创立的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我们应该把孔子思想推向世界”。《亚洲时报》的一篇文章也认为,儒学在中国正经历复苏,这一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具有胁迫性内涵,因此孔子学院的命名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建立孔子学院不仅可以使中国立即获得国际声誉,还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重要地区建立办公室,与当地建立良好关系。从长远来说,这对于建立中国的软实力影响更是非常有益。中国教育部官员表示,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是初步计划,如果时机成熟,孔子学院的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一数字。

  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是美国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之一,现在它的主要活动是满足这个地区从小学到大学的汉语教学的需求。该学院院长南希。杰维斯认为,通过孔子学院这样的形式输出中国文化,如果能够早20年会更好。

  她说,孔子学院满足了那些想了解中国经济的人们学习口语的要求;而那些想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则会希望学习写字。有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文化有意思,他们对中医特别感兴趣,对哲学和中国人的生活都很感兴趣。目前,来孔子学院学习的人中大部分人觉得现在是亚洲的世纪,特别是中国的世纪,所以他们应该学汉语。

  教师供不应求

  在许多方面,孔子学院都借鉴了德国歌德学院和法国法语联盟的经验,但是又相当不同。歌德学院和法语联盟通常是政府机构,依靠政府的资金来运作,并在政府租用的普通商业地点办公。而孔子学院通常是在中国对外汉语推广办公室的协调下,由国外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孔子学院就是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的。内容涉及各层次汉语教学、汉语师资培训、汉语考试和辅导、汉语比赛、来华留学咨询、当代中国介绍、中国文化体验和对华商贸知识等,受到所在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而且,孔子学院的外方合作者在学院的财政方面可以拥有股份。在美国,孔子学院的设立也与马里兰大学、芝加哥公共学校体系以及旧金山州立大学等有关。成为现有大学体系的一部分,除了有利于孔子学院的声望和教学便利外,还有利于外国合作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和教员。

  收回成本的办法之一是向那些想要了解中国以及参与中国蓬勃经济发展的人们提供课程。这也是外国大学竞相愿意合作设置孔子学院的原因之一。

  孔子学院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3月,已有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其中亚洲17所、欧洲17所、北美洲9所、大洋洲3所、非洲3所、拉美5所。此外,还有30多个国家的70多家机构正式提出了建设孔子学院的申请。

  软实力最亮品牌

  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中国对自身文化自信心的一种外在表现,标志着中国对于汉语发展趋势的冷静判断与审慎观察,同时也意味着汉语推广的主体有所变更。

  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基本是由国内高校等教育机构来承担,规模上较为零散,而且也没有具体的长远目标,如今,尽管承担教学任务的仍然是高校,但已转为由国家汉办来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合理而有序地向海外推广汉语。

  在2005年举行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有海外学者指出:正是中国的崛起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凝聚并形成了这股前所未有、横扫世界的汉语热旋风。而通过倡导中国语言文化,孔子学院也成为了中国提升软实力的一个小而重要的部分。

  不过,很多汉学家也认为,汉语国际化仅仅依靠语言的功利性推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化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去年3月29日,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华侨刘凤臣(左)在教非洲大学生正确的毛笔握法。身着传统服装的韩国儿童学习孔孟之道。

  观察

  软实力重在文化磁力

  所谓“软实力”,是哈佛大学前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89年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产生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一种影响力,而不是一种威胁和强制力。

  事实上,西方国家在过去的文化外交实践中,已经有许多“软外交”的先例,如美国成功设立了美国新闻处,英国有英国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设立了歌德学院。所有这些“软外交”机构几乎都是由上述国家外交政策部门资助建立的。但是在亚洲,软实力的竞争方兴未艾。

  今天,世界各国日益形成的共识是: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经难以赢得各国尊重。独创的、传统的、与自然协调的人文力量将更加受到世界各国青睐。

  当世界从旧式的绝对权力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对于软实力的着重强调是很自然的。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美国在亚洲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亚洲国家的吸引力或称“软实力”则不断增强,从艺术到饮食,亚洲的古老文化正强烈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

  而亚洲国家在文化方面进行“竞争”,将能在蓬勃发展经济之外,为亚洲增加新的魅力,也给世界文化增添姿彩,并对亚洲乃至全球文化的多元现实发挥正面与积极影响。目前全球各地的中文和中国热、华语电影的渐受欢迎、“韩流”的风靡,都是值得高兴的例子。事实上,亚洲国家在文化上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美国文化霸权外的另一项选择。北京、东京和新德里正在逐渐赢得世界各地人们的感情。

  但是,“文化外交”说来容易,做来不难,要取得成绩却并不容易。一种文化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外,还需要这种文化有着人道精神和兼容性、先进性。换言之,这个文化需要有高度、气度和保持前进的速度。去年10月20日,两名荷兰的汉语专家在海牙孔子学院挂牌仪式上交谈。

  列国篇

  日印诸国不甘人后

  尽管中国的汉语推广才刚刚起步,日本这个亚洲传统强国却感受到了压力。2005年,日本内阁下辖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发表了一份《推进日本品牌战略》的研究报告,呼吁国民要大力向世界介绍日本的“魅力”,通过增强日本在世界的“软实力”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2007年1月初,日本政府又宣布将在海外加强推广日语,并计划于数年内在世界增建至少100个日语中心。

  促销日语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日本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除了推动日本流行文化所掀起的日语学习风潮,也被认为是加紧追赶目前正在世界上扩大影响力的中国。

  日本《东京新闻》则直接指出,日本当局的日语政策主要是与中国的孔子学院相竞争,不愿日语落在汉语之后。

  事实上,自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以来,日本除了全力发展经济外,也不遗余力地提高日本的软实力。今天的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专利权、世界上排名第二的书籍和音乐销量以及最高的人均预期寿命。

  日本还是25个顶级跨国品牌的故乡,在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里都可以看到丰田、索尼等产品。但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也令其失去了一些光彩,不过其软实力并未就此被抹杀———从时尚、烹饪、流行音乐到电子产品、建筑和文学,日本文化的全球影响仍在扩张之中。日本制造商甚至主宰了家庭电视游戏的市场,日本的动画在全球65个国家播出,对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及青少年形成冲击。

  另外,日本也有推广日语和日本文化的专门机构,即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这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由日本外务省提供经费并受其控制。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低迷,该机构的经费也受到严重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它的活跃程度。

  但是,日本软实力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与自我批判侵略史并与欧洲邻国实行了和解的德国不同,日本从未对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略历史进行反省。这一阴影始终在日本与亚洲邻国交往时挥之不去,从而使日本文化的吸引力打了折扣。与其他大国相比,日本政府在海外所设立语言中心很少。法国在世界上运营的语言中心有950个,英国有126个。但是日本在国外所实施的日语政策主要是交给外务省属下机构国际交流基金管理。

  据统计,该机构在国外所设立的官制日语中心并不多,只限在韩国、泰国、埃及等十个国家,制度上也限定了收生人数,每年一共只收大约3000人。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在政策方面,日本政府近期都在自行检讨,考虑设立新制度,以便能够赶上其他大国。

  而最令日本“眼红”的是中国近期在世界各地新设的孔子学院。日本当局意识到,中国在近几年在海外一共增设了78所孔子学院,学汉语的热潮不仅席卷亚洲国家,还深入了美国、英国甚至墨西哥。为此,日本外务省去年年中特别召开了一个探讨推广日语教育的审议会。有关的讨论项目不仅包括掌握外国人学习日语的现状,也强调只有加强推广日语,才可培养“亲日派”。该报告提出,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伙伴协议,今后在吸收来自这些地区的外国劳动者时,扩大日语教育是一个必然措施。

  甘地学院

  重新审视软实力提升策略的亚洲国家还有印度。印度政府近日宣布将寻求“相当程度的软实力”。

  6年前,当英国球星大卫·贝克汉姆把他妻子的名字用印地语纹身到前臂上时,印度的文化外交被认为获得了一次巨大胜利。在之后的几年里,印度对于提升其软实力的热情日渐高涨。

  印度的文化产业令人瞩目。宝莱坞的电影、舞蹈和音乐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印度往事》这样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影片以及一批印度裔导演在西方也拥有相当影响。印度的优势在于其历史。

  《印度奇迹》的作者巴沙姆在一次讲座中说道:“古代史上,有6个主要文化横扫各个大陆: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中国和印度。”过去1000年里,印度出过泰戈尔等思想家,印度教在南亚、东南亚地区至今还有着深刻影响,更不用说在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传播的佛教了。

  印度学者帕旺。瓦尔马认为,今天印度的文化外交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在印度独立到1991年,是印度文化外交的最初阶段,其重点在于让印度文明在结束殖民统治后重新认识自我。“而自从1991年经济开放以及去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人们认识到印度是一个新的全球力量,他们想要了解是什么组成了这个多宗教、多种族、多语言的民主大国。”

  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席卡兰。辛格说:“突出信息技术和高经济增长率之外的更多内容,对于印度这样一个正在兴起的力量来说极为重要。”但是就印度来说,尽管它幅员辽阔并且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就,它仍然处在试图确立自己大国地位的过程中。

  印度的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印度政府的结构,决定了它很难以与中国和日本相同的方式来提升其软实力。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印地语是印度的主要语言,但与此同时印度也有10来种其他的语言,这些对于印度以外的国家和人们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此外,印度广泛普及的英语在有利于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消了外国人学习印度语言的必要性。

  印度政府还没有设置类似孔子学院这样的专门机构来推广印度的语言文化,但是一些媒体和学者也开始倡导印度政府学习中国的经验,设立类似“甘地学院”之类的机构。

  近年来,印度政府已经加大了文化外交的力度。2004年,印度总理辛格访问阿富汗喀布尔,宣布为500名阿富汗学生前往印度学习提供奖学金。到2006年,已经有超过1.2万名阿富汗学生来到印度驻喀布尔大使馆参加考试,其中将有500人被选出来派往印度各地的大学学习。印度文化联系委员会本身也向1800名外国学生提供奖学金。该委员会认为,当这些学生结束在印度的学习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时,他们就成为了印度与这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大使”。

  目前,印度政府也计划将其在海外的文化中心数目从22个扩展到30个,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华盛顿、巴黎、喀布尔、加德满都、北京、东京以及海湾地区尽快设立文化中心。

  主管印度文化联系委员会的印度外交部已经寻求10亿卢比的年度预算,比目前6亿卢比的预算有了大幅增加。

  另外,印度政府还准备重建那烂陀大学,以重现古代印度文化的辉煌。2007年,印度将在日本举行印度文化节,2006年则是印度中国友好年。这些都被认为是印度文化吸引更多注意力的机遇。

  链接

  法语联盟(法国)

  有1100多个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多达4万名学员。法国法语联盟创建于1883年,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法语联盟具有悠久历史,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法语联盟的名誉主席。

  学院在1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100个法语中心并接收了近4万名学员。所有的法语中心都坚持采用不同的形式介绍法国文化,并致力于与所在国的文化交流。他们制定的办学章程须得到法国法语联盟的认可。法国法语联盟则监督法语中心执行,如理事会的工作不取报酬,不介入当地的政治、宗教和种族争议等条款。

  法语中心的课程与正式大学不同。它通常由法国派遣的校长安排设置,校长的工资由法国外交部支付。作为输出法国文化的重要机构,巴黎法语联盟主席让-皮埃尔。德洛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主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和英语进行斗争。除了英美文化外,我们应该有其他的选择。”

  塞万提斯学院(西班牙)

  在30多个非西语国家设有机构,分院遍及世界4大洲。

  塞万提斯学院是西班牙于1991年创办的非盈利性官方机构,以西班牙文豪、名著《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名字命名,其宗旨是与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二十几个国家合作,共同推动全世界的西班牙语教学和西班牙其他官方语言的教学,传播西班牙语文化。塞万提斯学院在30多个非西语国家设有机构,分院遍及世界4大洲。

  塞万提斯中心开设以下四个等级的西班牙语课程。此外,还开设专业课程和自学教室。塞万提斯中心组织有关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圆桌会议、文学交流会、音乐表演、戏剧表演和研讨会。为随时更新知识及教学方法,塞万提斯中心每年都组织8000余名来自公立或私立教学机构的老师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

  歌德学院(德国)

  建于1951年,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分支多达144个。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并从事国际文化合作。除此之外,通过介绍有关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建立于1951年的歌德学院发展迅速,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个,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50多年以来,通过歌德学院、歌德中心、阅览室、考试中心和语言学习中心组成的网络,它一直在全球从事着以对外文化及教育交流为中心的工作。

  歌德学院的工作是合作与交流。并且,对于所有从事与德国和德语工作相关的人们来说,它是他们的服务者和合作者。歌德学院的工作是独立负责的,是不附有政治义务的。歌德学院支配的总预算高达2.8亿欧元,其中大部分是每年由外交部和联邦新闻局拨款的。拨款比例由一个框架协议调整。

 
打印】【关闭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6号辉煌时代大厦 5F15    邮编: 100080
        电话:0086-010-62677589    传真:62677594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aihua@cscs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