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外当上街道调解员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8/01/19 02:59)


本版摄影/赵杰   凯特展示她的人民调解员徽章

  在中国人的眼中,要是邻里街坊间起了争执,街道上一些专门负责调解的人就会到家里进行调解,多大的事被人家这么一劝,多半儿也都能化解了。一位生在南非的姑娘凯特,正是在中国发现了这份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的工作后,干脆跑到南京鼓楼区宁海街道司法所,一心一意地做起了人民调解员。本周,凯特正式结束实习期,开始上岗做起了调解员。就在她刚结束入职后的第一次调解工作后,凯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专家谈调解
  人民调解员需要较高人格魅力
  凯特在南京大学法学院的老师,南大法学院院长助理吴英姿副教授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民调解机构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的支持,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组织和人力方面都较以前得到了充实。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纠纷类型较多,各地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的压力日渐增大,为了应对需要,各地的人民调解机构正在开始重建。但由于各地相关部门投入不同,调解员本人的素质和魅力各异,使得各地的人民调解效果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状。
  人民调解的性质是,通过社会力量,并且吸纳社会力量解决纠纷。当事人是否接受调解,调解的方案是否同意等都强调自愿,协商的方案是在以法律为底线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双方共同认识的情理和道德。
  对于人民调解员需具备的素质,吴英姿副教授表示,首先人民调解员应该对社区民情有所了解,其次是个人的法律素养,特别是对重要法律条文的理解方面要求很高。最后,人民调解员要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这主要是指该人员有足够素质可以在当事人双方进行斡旋,并能够被双方信任。

  凯特小传
  ■到农村做调查
  首次接触中国式调解
  凯特的父母都是英国人,在南非工作。凯特从小在南非长大,12岁那年,在看了一部讲述西藏的纪录片后,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凯特进入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在这期间,凯特随同班同学回了趟江西农村老家进行农村纠纷调查。凯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对中国的调解制度有了认识。一个农村妇女遭丈夫打,当地的治保主任担任了调解员的角色,他劝说这位妇女“不要与丈夫起争执,日后要听丈夫的话”,这样的“调解”让凯特大跌眼镜。“这些妇女离法律太远了,这位调解员的调解太不专业了。”
  回到南京,由于法学院的指导老师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研究,凯特也自然关注起调解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看法律书籍时,一则案例让凯特有很大启示。这则案例记述了一起真实的强奸案件的宣判。较之于对强奸犯的宣判,让受害人动容的是法官的几句话。法官对受害人讲:“这不是你的错,社会会接纳你的。”凯特隐隐约约意识到,中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和中国社会价值观是有关联的。
  ■初到南京
  下街道当上实习调解员
  随着对调解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凯特意识到,需要把所学所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有更好的效果。2007年年底,经老师介绍,凯特来到南京宁海街道司法所,开始了在这里的实习调解员工作。正是在这里,凯特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国调解制度的独特之处。
  在凯特看来,所谓调解,也是一种说服,外国的法官在从事这项工作时,会把当事人的双方邀请到一起,工作的性质与“主持”相似,而且必须是双方当事人都到场,法官是不能够和当事人单独见面的,除非为了了解必要的情况。比如,在南非、英国等国也有用调解解决矛盾的方法,但在这些国家,调解就像是法庭辩论一样,双方当事人跟调解员坐在一起,讨论具体事宜。但在中国的司法所,调解员是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谈话的,这让凯特感到很不一样。因为在中国,与当事人的其中一方单独见面进行调解是允许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
  调解也要靠技巧
  对调解工作进一步的了解是在跟着专职调解员开始实习的那段时间。凯特说,“我在这段时间主要是观察、学习调解员的工作。”凯特认识到,要想尽快解决问题,关键一点是要了解当事人的内心,而这需要对当事人进行有效的观察。
  其次,就是要能够从问题的表层原因找到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能够抓住引起矛盾的一系列问题的焦点。因为“引起当事人纠纷的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很可能不是一回事”。说到这儿,凯特补充了一句,“说实话,发生在邻里街坊之间的很多问题,是没法用法律解决的,这里的调解员会通过讲授道德、价值观,讲出纠纷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等方法,促成当事人双方的合作。这个合作,完全是要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要看调解员的功力了,至于调解员怎么来说服,那完全靠技巧了。

  别人眼中的凯特
  ■“上司”
  薛涛:
  她把调解工作当成事业
  说到这位兼职调解员凯特,凯特的“上司”,南京市宁海路司法所所长薛涛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以为凯特只是想了解人民调解的制度和方式,后来才发现,凯特是想拿调解员的工作当事业。
  薛涛告诉记者,由于调解理论方面的知识一直都很缺乏,凯特来所里也是为了先实践,尽可能更多地参与。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后,在薛涛看来,凯特具备了担当调解员的主要素质,这包括“有爱心、热爱这份工作、能够让当事人信赖”等等。
  但是对于这样一位老外调解员,在与当事人初次见面时,是否就会信任她呢?薛涛笑着说:“开始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很好奇,人家会问我们‘这是谁啊,上我们这儿干吗来了?’总之,注意力一开始都会有所转移,不过在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后,凯特就会被接纳的。而且,在讨论调解方案时,凯特会提出一些更关注人本身情感或者精神需求的合理建议,使得方案更加‘人性化’。”此外,薛涛还发现,只要是凯特参与的调解案例,当事人会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成功案例
  ■让当事人都满意 并不一定要照搬法律条文
  薛涛向记者讲述了凯特参与调解的一次成功案例。
  小毕(化名)是一位有智力障碍的残疾人,其父母离婚后,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不久前,小毕的父亲去世,其父名下的房子已过户给第二任妻子的女儿。因小毕无生活自理能力和收入,为保证他以后的生活,小毕的舅舅向南京鼓楼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考虑到家庭纠纷适合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鼓楼区司法局就委派宁海路司法所调解,凯特参与了调解。
  当看到一位金发老外坐在司法所办公室时,双方当事人起初“吓了一跳”。不过,在听完宁海路司法所所长薛涛的介绍后,当事人很快便接纳了凯特,并主动向她介绍情况。
  对于小毕家的这起纠纷,凯特起初认为,应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让小毕获得房产的一部分产权。但很快她又意识到,即使小毕获得了一部分产权,若房子不卖掉,小毕还是得不到钱,依然解决不了生活问题。经过调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小毕的舅舅愿意代表小毕放弃对房子拥有的份额;小毕的继母也将支付小毕每月的生活费。这个结果在凯特看来是“出奇的好”,让原本还打算沿用“打官司解决一切”的凯特明白了,调解的关键在于,在法律框架内,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但并不一定要机械地照搬法律条文。

  老外调解员感言
  ■当好调解员 需继续学习中国文化
  由于不甚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加上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的不同影响,凯特对于人民调解过程中强调的“公平”有着自己的理解。凯特认为,调解人在介入调解后,会在情感或者感觉上,产生个人的主观判断,这样一来做出的调解会有失公允。薛涛告诉凯特,做合格的专职调解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杆秤,但不能将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到调解过程中。也就是说,调解员可以有价值观,更要有智慧。
  不同于凯特所熟悉的西方文化,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时需要单独与其中一方见面是因为,在中国,一般很少有一方在发现自身行为有失妥当时,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的情况,但要是有人劝说或者调解,向另一方认错的情况倒是可能。在了解到这些后,凯特也深知,她还要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民情。记者了解到,目前凯特正在努力学习南京话。

  ■未来目标
  开班培训专职调解员
  由于自小生活的南非的社区里也有类似的机构,凯特经过比较后,发现中国的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后的效果很好,而且“不用打官司,成本低”。因此,凯特告诉记者,她现在初步决定,自己大概还需要学习五年,然后把自己的所学所得总结成经验,最终开班授课,专门培训专职调解员。

  新闻内存
  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民间纠纷
  记者了解到,中国的调解制度,是指经过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一个调解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种:人民调解、法院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
  其中,人民调解,即民间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而法院调解,则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对于婚姻案件,诉讼内调解是必经的程序。至于其他民事案件是否进行调解,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调解不是必经程序。法院调解书与判决书有同等效力。人民调解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是一种司法辅助制度,是一种人民民主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自己解决纠纷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的一个工作委员会,其专门职责是调解民间纠纷”。
  人民调解本着合理合法、自愿平等、尊重诉权这三条原则。调解方式包括直接调解,公开调解,共同调解,联合调解等。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五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为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打印】【关闭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邮编: 100083
        电话:10-82361097    传真: 82361098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aihua@cscse.com.cn